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memo:社會之經濟

從系統理論看商品化現象,可否解釋為,原本非經濟系統內的東西都被經濟系統所編碼了,也就是原本的溝通媒介都由貨幣所取代,轉換成支付與不支付的編碼系統,唯有成為能被經濟系統編碼的客體才得以存活。舉例來說,大學教育原本的功能是文化再生產與知識再生產,但現在許多大學因為面臨經濟困難,因此必須努力獲取資金來維持自己的生存,因此教育活動就必須被迫商品化,市場願意提供資金才能讓此大學存在,反過來想,假如今天碰到金融危機,大家都吃不飽時,必然有需多人會選擇放棄購買教育,於是許多教育機構就會面臨倒閉,但假如還有教育機構依然存在,那麼這就是值得研究的客體,為什麼這間學校會存在,使它能不依賴他者而能自我再生產的原因是什麼,如此才能了解教育真正的利基及功能。

換言之,現代經濟系統都是為了營利邏輯;政治系統有政治的邏輯,就是為了贏得選票,這兩個似乎都很能理解,問題在於教育系統的邏輯是什麼以及文化系統的邏輯又是什麼,也就是,教育系統與文化系統的相對自主性在哪?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能改變經濟系統的邏輯以及政治系統的邏輯,能否經由制度上的改革來改變參與者持續投入與再生產的結構,這是社會學觀察與反省的問題。

(閱讀範圍1-127)
系統分化的問題是差異與自我指涉的問題,涉及系統面對複雜問題時分解與在組合的問題:溝通媒介、編碼
系統內的問題是交換、合作與競爭,後果是階層化的社會問題:稀少性的弔詭、分化的弔詭、事件與結構的區分
系統之間的問題是功能、成效與反省,分別指涉次系統與上位系統、次系統與次系統之間、次系統與自身的關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