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談Veblen《有閒階級論》—真有閒?假有閒?真有錢?假有錢?
報告人:許惠捷
日期:2009/4/24
報告時間:15分鐘
關鍵字:有閒階級(leisure
class)、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
一、有閒階級理論
凡伯倫(Thorstein
Veblen, 1857-1929)的《有閒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旨在從有閒階級的概念出發勾勒出現代社會的運作邏輯,一方面重新解釋了社會階級結構形成的起源,另一方面對於社會結構發展提出新的詮釋。對Veblen而言,人類社會歷史可劃分成四個階段:一、野蠻時代;二、未開化時代;三、手工業時代;四、機器方法時代,人類社會結構發展史就是一部制度發展史,其中,有閒階級制度在未開化時代的較高階段中得到全面的發展,直到現代,此制度在社會結構中一直扮演主導的地位。
Veblen討論了有閒階級制度的形成過程與各項準則,對他而言,這個制度對於人類性格與現代經濟社會整體的運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Veblen從精神基礎和社會結構考察有閒階級制度形成的起源,有閒階級制度是與所有權制同時產生,因而產生一個特殊的心態就是掠奪與競賽,這種掠奪性格就是構成有閒階級制度的精神基礎,而此種性格在現代仍未消失,只是轉變為其他表現形式或得到遮蔽,這可以從有閒階級所從事的活動得到證明,歸納起來是以下幾項—政治、戰爭、宗教信仰和運動比賽。Veblen從目的論來解釋有閒階級的各項原則,包括明顯有閒的榮譽生活水準原則、明顯浪費的金錢原則以及脫離工業原則1,有閒階級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榮譽與尊敬,而所有制下的文化傳統認為擁有財富是獲得尊敬的必要手段,因而明顯有閒與明顯消費就是有財有勢的有效證明,造成的結果就是避開生產工作鄙視勞動與從事「炫耀性消費」2。同樣的,這樣的原則也被其他想進入有閒階級的人所利用3,因此,現代社會的運作就是由金錢關係構成的金錢競賽邏輯。有閒階級由於掌握了金錢優勢所以對社會各方面都有主導性的影響4,而有閒階級為了鞏固原有的利益關係而傾向於保守5,中下層階級則窮於應付這個由有閒階級主導的社會而終究無力反抗,因此有閒階級制度將造成文化發展的阻塞。
Veblen揭露了有閒階級展現的矛盾,也就是一旦脫掉有閒階級光鮮亮麗的華服之後,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未開化掠奪本性,這對於上流階層真是一大諷刺,所謂的榮譽與尊嚴都只是虛偽造作,一切高尚的社會活動反而是掠奪本性活生生血淋淋的顯露,在Veblen的啟發下,一切價值都必須重估,換言之,在我們當了這麼多年「野獸」的囊中物之後,讓我們成為真正的人吧!然而,弔詭的是,在Veblen對於社會階段的劃分下,擺脫掉掠奪性格的人們卻被稱為「類人猿文階段」的回歸6,也就是在Veblen的預設下,人類社會的本質就是掠奪鬥爭,真正的和平社會永遠不可能存在,這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弔詭,對於此觀點已有許多討論,所以無須多加批評,比較關鍵的是,Veblen注意到每種制度下的精神基礎與習慣,這對於我們想從心理層次了解階級特性的研究曲徑有很大的啟發,因此,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說明了心理基礎與制度之間的關係,透過這樣的理論觀點徹底挑戰了有閒階級長久屹立不搖的價值與地位。
二、應用領域
Veblen從不同領域說明有閒階級理論的有效性,分別從服裝、宗教信仰、運動比賽與高等教育討論有閒階級的價值觀如何在這些領域中發生作用,而這也影響到許多社會學次領域的討論,以下列出比較重要的領域:
三、相關碩士論文研究
黃世明(2005),清朝台灣有閒階級的休閒風格,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郁婷
(2001)。台北市都會區青少年消費文化初探—以兩所不同社會階級學區之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教育社會學碩士論文。
駱貞穎(2001)。空間的流動與符號的消費─走向旅遊的社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邱瓊音(2005),台灣地區社會階級下不平等休閒現象合理化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
吳俊民(2003),休閒階級衝突之研究—以馬克思階級理論觀點詮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張家芳(2004),名牌的時尚想像—以台灣真假名牌的使用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延伸書單
葉啟政,2002,〈生產的政治經濟學到消費的文化經濟學:從階級做為施為機制的角度來考察〉。《台灣社會學刊》28:153-200。
Fernand
Braudel著,施康強、顧良譯。(1999)。《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卷二,第五章〈法國的紳士或長袍貴族〉,貓頭鷹公司出版。
Werner,
Sombart著,王燕平、侯小河譯。(2005)。《奢侈與資本主義》(Luxurious
and Capitalism)。上海人民出版社。
Elias.N.
著,王佩莉譯。(1998)。《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第一卷:西方國家世俗上層行為的變化》。北京:三聯書店。
劉成富、全志鋼譯。(2000)。消費社會。(原作者:Baudrillard,
J.)。南京:南京大學。
Georg
Simmel著、顧仁明譯,2001,《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台北:聯經。
Simmel, G., 1957,
“Fash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2.6:541-558.
附錄、有閒階級論摘要
原序
本書的主旨在於討論作為現代生活中一個經濟因素的有閒階級的地位和價值。為了說明或加強論證而採用的一些資料,部分為了方便,部分為了大家對於所熟悉的現象的意義發生物解的可能性較少的緣故,所以總是盡量平直接觀察通過人進階之的事物從日常生活中汲取,而不求之於更深一層的比較奧妙的來源。(P3)
緒言
有閒階級制度在未開化文化下的較高階段獲得了最充份發展;封建時代的歐洲或日本就是例子。在這樣的社會裡,階級的劃分非常嚴格,在階級差別中具有最突出的經濟意義的特點是,各階級義務不同,但是有一共通點就是在性質上屬於非生產的,且是帶點榮譽性的。這類非生產性的上層階級義務,大致歸納起來事以下幾項—政治、戰爭、宗教信仰和運動比賽。(P5)從處於發展階段的那些部落的一些風俗習慣和文化特徵中可看出,有閒階級制度是從原始的野蠻階段到未開化階段的轉變中逐漸浮現的,或者說,是從和平的生活習慣到好戰的生活習慣的轉變中逐漸成長起來的。這個制度能已明確型態出現,顯然必須具備的條件是:(1)部落必須具備以掠奪為目的的生活習慣,在此情況下夠程初期有閒階級的男子們,必須習慣於用武力或策略來從事傷害行為;(2)生活資料的獲得必須相當從容,因而有條件使很大部分的部落成員脫離經常性的辛勤勞動。有閒階級制度是各類義務在早期區別下的自然結果,根據這種區別,有些義務是可尊敬的,有些義務不然。在此古老區別下,凡是可尊敬的義務,可以歸入侵佔的那一類,不值得尊敬的則是那些必要的日常工作。(P9-10)2對於一些事態的習慣看法是由某些利害關係而來的,當利害關係有了變化,對於形成這些看法的依據也會產生變化。(P10)
所謂侵占與勞役之間的差別與男女兩性之間的差別正相一致,在一個以掠奪為目的的狩獵者團體中,戰爭和打獵逐漸成為壯健男子的專職,婦女則從事其他必要的工作。(P14)列入侵佔這一類的義務是可敬的、光榮的、高貴的;而其它不含有侵占成分的義務,由其是含有奴性或屈服意味的那些義務是不直得尊敬的、低賤的、不體面的。關於尊嚴、價值或榮譽這類概念,不論應用到個人或應用到行為,對階級或階級劃分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其心理上的依據可以大致說明如次。一旦生活環境引起人與人之間在效能上的對比,作業本能(the
instinct of
workmanship)7就會使這種對比成為個人之間的競賽性或歧視性對比,在任何社慣於對個人做這種歧視性對比的社會裡,顯然可見的成就將成為人們尋求的目標,這個成就本身的效用就是獲得尊敬的依據,結果,通過作業本能所表現的是力量的徑相炫耀。(P16)這裡的假定是,在文化演進的過程中,人類在原始時代是和平的,進化到次一階段以後,戰鬥就成了團體中公認的、特有的義務。只有當掠奪態度已經成為團體中成員的習慣精神狀態,當戰爭已經成為當時生活理論上的主要特徵,當人們對一切人和事已經貫於從戰鬥的立場來做出習慣判斷時,只有在這時才能說達到的掠奪的文化階段。(P18)
金錢的競賽
在文化演進的過程中,有閒階級的浮現與所有制的開始是同時發生的。這裡是把有閒階級和所有權兩種制度作為社會結構中的因素來看待,這裡研究的問題所在,一方面是傳統的有閒階級的起源和本質,另一方面是個人所有權的起源。(P20)不論什麼地方,只要建立了私有財產制,在經濟體系中就有了人與人之間對商品占有進行競爭的特性。(P21)所以要占有事物,所以會產生所有制的真正動機是競賽,占有了財富就獲得了榮譽,這事一個帶有歧視性8意義的特徵。(P22)因此,財產的保有一旦成為博取榮譽的基礎,也就成為滿足我們所稱為自尊心的必要手段。在任何情況下,總是以現有的金錢標準為出發點去爭取財富進一步增長,這個傾向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這一點又反過來引起滿足心情的新標準,以自已的財力與同儕對比,又引起了金錢上的新分級。(P26)
明顯有閒
我們目前所要討論的是在金錢上居於優勢的階級,在競賽的這類附屬要求中,最有力的也是最廣泛的一個是必須避開生產工作。然而,要獲得尊敬並保持榮譽,僅僅保有財富或權力是不夠的,有了財富或權力還必須提出證明,因為尊榮只是通過這樣的證明得來的。(P31)在一切有教養的人看來,有閒生活9本身就所生產的結果來說,都是美妙優越的。(P32)換言之,摒棄勞動不僅是體面的,直得讚賞的,而且成為保持身分的、禮俗上的一個必要條件。從經濟的觀點來看,在把"有閒"看作一種義務時,這種義務在性質上是同侵佔生活相關的,但狹義上又有所不同,"有閒"並不留下物質成果,這類出於既有的有閒的非物質跡象是一些準學術性的或準藝術性的成就,和一些不直接有助於人類生活進步的處理方法方面和瑣碎事物方面的知識。(P37)此外,禮貌也是有閒生活的確切證明,另一方面,這種明顯有閒,也因此逐漸發展成為在態度、作風方面的艱苦訓練,發展成為在愛好與事物取捨辨別這些方面的教育。(P41)
前一章已經提到,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權制度是對人、主要是對女人的佔有開始,取得這樣財產的動機顯然是:(1)統治與以力服人的性格傾向;(2)利用這些人作為其所有主具有能力的證據;(3)利用它們的勞役。(P43)例如,主人雇用大群僕從,這些專業化僕役的作用不在於實際服務,而在於外觀上的炫耀,所以就那些跟主人最貼近的、在對外接觸中最顯露的僕從們說來,這些人的功用大部分在於它們明顯地脫離生產勞動,在於能由此證明它們主人的有才有勢。(P45)因此,這樣就構成了一種附屬的或派生的有閒階級,其任務是為了原始的或正統的有閒階級的榮譽而執行一種代理有閒,(P47)作為現代生活中的代理有閒中,最大表現的是所謂家務勞動。(P52)
明顯消費
在任何高度組織起來的工業社會,榮譽最後依據的基礎總是金錢力量,而表現金錢力量而獲得或保持榮譽的手段是有閒和對財務的明顯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而根據明顯有閒和明顯消費的發展情況來看,兩者所以同樣具有博取榮譽這個目的上的功用是由於兩者共有浪費10這個因素。(P65)
金錢的生活水準
任何現代社會中的大部分人所以要在消費上超過物質享受所需要的程度,其近因與其說是有義在外表的消費上爭雄鬥富,不如說是出於一種願望,也就是想在所消費的財物數量與等級方面達到習慣的禮儀標準。(P76)怎樣才算正派的、光榮的生活方式,這一點大體上是要由這個最高階級來決定的,這個社會的改進方案,在最高的、理想的形式下怎樣的,通過教導和示範來說明這一點,是這個階級的任務。(P77)所謂生活水準,本質上是一種習慣,他是對某些刺激發生反應時一種習以為常的標準和方式,這一個已經習以為常的水準退卻時的困難,是打破一個已經形成的習慣時的困難。(P79)某個人的生活水準應當如何取決於他所隸屬的社會或隸屬階級所公認的消費水準。這種對於可見消費的偏重所造成的後果是,多數階級成員的家庭內部生活較外部生活簡陋,後者則較奢華,那種對私生活隱藏的習慣已經成為社會中上層階級禮儀上的一個顯著特徵。而此種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那些階級。(P83)
金錢的愛好準則
在明顯浪費定律的淘汰性監視下,產生了一種公認的消費準則,他的作用是使消費者在對物品的消費上,在時間與精力的使用上,能夠保持高價與浪費的一定標準。(P85)這種榮譽浪費的準則對於觀念、審美觀念、效用觀念、宗教或禮儀配合方面的觀念以及科學真理的觀念,都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P86)
(例子,蠟燭、寵物、藝術品、書籍…)
服裝是金錢文化的一種表現
服裝的需要主要是"高一層的"或精神上的需要。(P123)我們把明顯浪費這個廣泛原則作為服裝的一個偉大的、最有力的規範。此外,在服裝結構中,還要能表明穿的人實際上無法從事生產勞動,最後,服裝不但在高價上和不方便上必須有明顯的表現外,還必須講就時新(時尚)。(P126)現在將這一歸納結果應用到女裝方面,所有那些高跟鞋、長裙、胸衣、不切實際的女貌以及不顧到舒適度的一般現象,是一切文明婦女服裝的顯著特徵;這一切事實說明,在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中,理論上婦女仍然處於依賴男性的地位,老實說,婦女之所以要做這樣的打扮,就是因為他們處於奴役地位,在經濟職能的分話中接到的任務是,為它們主人的支付能力做出證明。(P133)
工業的脫離與保守主義
人類在社會中的生活,正同別種生物的生活一樣,是生存的競爭,因此事一種淘汰適應的過程,而社會結構的演進,確是制度上的一個自然淘汰過程。制度,不但其本身是精神態度與性格特徵的一般類型或主要類型所由形成的淘汰適應過程的結果,而且也是人類生活與人類關係中的特有方式,因此,反過來說,他也是淘汰的有力因素。(P138)然而,就這裡的研究目的來說,關於適應過程的性質這一問題還是次要的,主要問題在於如何通過這一方式或那一方式使制度變化和發展。制度實質上就是個人或社會對有關的某些關係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習慣,而生活方式所由構成的是,在某一時期或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通行的制度的綜合,因此從心理學的方面來說,可以概括地把它說成是一種流行的精神態度或一種流行的生活理論。(P139)因此,社會結構要發展,要同改變了的行事相適應,只有通過社會中各階級思想習慣的變化。(P140)
制度與習慣觀念因環境改變而做出調整,是對於外來的壓力的反應,其性質是對刺激的反應。然而,富裕的有閒階級,對於促進變化與調整的經濟力量,處於有所庇蔭11的地位,還有一層,有助於制度調整的一些力量,尤其是在現代工業社會的情況下,差不多完全是屬於經濟性質的。(P141)也就是,人們對於何者為善、何者為美的觀念上,其引起變化的手段主要是金錢壓力。(P143)有閒階級是一個保守階級。(P145)而此保守性漸漸被看作是榮譽的標志,換言之,保守主義是上流社會的特點,是正派作風,相反地,講求革新是下流社會現象,是庸俗態度。(P147)此外,有閒階級制度足以造成下層階級的保守性,其方式是盡可能地剝奪後者的生活資料,使之消費縮減、精力消耗到無力從事學習和採納新思想習慣。(P149)總的來說,有閒階級制度會直接阻礙文化發展的原因有:(1)這一階級本身所固有的慣性;(2)他在明顯浪費和保守主義上一貫的示範作用;(3)這一階級本身所依據的財富與生活資料不均等分配制度所發生的間接作用。此外,還有就是有閒階級的實際利益。(P150)上層階級在經濟事項所關懷除了企業利益以外很少別的,而考慮社會問題卻主要是這個階級的責任。(P152)
有閒階級與經濟過程的關係是金錢關係,是營利的而不是生產的關係,是剝削的而不是服務的。這理的目的是要指出,這類階級對工業操作和對經濟制度的關係性質是什麼。它們的職務是寄生性的,它們所關切的是把它們可以移轉的財產轉移給自己使用,把任何歸他們掌握的財產保持在手,企業界的傳統就是在這個掠奪或寄生原則的淘汰間是下成長起來的,但這類金錢的制度並不完全適合今天的形勢,因此金錢階級所關懷的是金錢制度要如何改變而使工業操作獲得最好效果。(P152)
古代遺風的保持
明顯浪費與工業脫離這兩個廣大原則之所以影響到文化發展,一方面是由於他們足夠支配人們的思想習慣,從而控制制度的成長,另一方面,它們有選擇地保留有利於有閒階級結構下生活便利的某些性格特徵。(P154)在一般情況下,現代文明人類在遺傳性格上有保持傾向的,就是這種近代的—遺傳性上依然存在的—掠奪文化或準掠奪文化所特有的人性變形。(P156)現代經濟制度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範疇--金錢的和工業的。這兩類工作對性格傾向的要求,彼此是在實質上有差別的,金錢工作的訓練所發生的作用是,保持並培養這些掠奪傾向和掠奪意志,實現這一點的方式是,一方面對於從事這一類工作的個人和階級進行教育,另一方面,對於不適合這一類工作的個人和家族加以淘汰和排斥。(P166)金錢工作是有榮譽性的,其榮譽程度遠遠超過工業工作。(P167)簡言之,有閒階級生活和有閒階級生活方式是有助於未開化氣質的保存,所保存的主要是那些屬於準和平的或資產階級的變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存著掠奪變型的未開化氣質。(P173)
遺留到現代的尚武精神
有閒階級制度有助於運動比賽和歧視性侵佔這類活動的持續存在。(P194)
信賴命運
賭博習性是未開化氣質的又一個附屬特徵,大都認為它的過度發展,對任何社會總的最高度工業效能將是一個障礙。賭博習性中的主要因素是信賴命運。在進一步的動機是期望,是預期可以致勝者,或預期可以獲勝的那一方面的參與者,希望以失敗者為吸生,從而增加他這一放的優勢。(P200)表現在賭致上的信賴命運,是隨著掠奪衝動而來的。(P200)信賴命運觀念的簡單型態,就是對事物和局勢的不可思議的目的性傾向的這種本能感覺,信念從這個簡單的萬物有靈觀點出發,通過不知不覺的演進,逐漸轉變到了第二個、派生的型態,就是對於一種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力相當明確的信念。(p202)神人同型觀念和尚武精神是相互關聯的,同這一點密切結合在一起的事實是保持有利於身分制的那種性格。(p209)
宗教信仰
一方面,使人們傾向於運動競賽和使人們傾向於神人同型同性教派的是同一氣質,另一方面,運動競賽習慣足以促使從宗教信仰得到滿足的那種習性發展。在掠奪本能與萬物有靈觀點支配下的未開化人類性格,通常都是傾向於這兩個方面的。掠奪性格必然使人們加強個人尊嚴觀念和各個人之間的相對地位觀念,凡是以掠奪習性為構成各種制度的主要因素的那種社會結構,就事以身分制為基礎的結構。(p218)有閒階級制度的作用是,對古老的人類性格,以及社會在近期的生產發展中要加以排斥的那些古老的文化因素加以保持,甚至使之發揚光大。(p239)
非歧視性利益的殘存
由於經濟要求的壓迫和身分制的衰退,神人同型同性教派以及屬於這類教派的宗教信仰禮俗,有越來越大部分隨著時間進展而不斷地崩解,這使得後其中的信仰方式產生相異的動機。(p240)宗教生活中的非歧視性殘餘—
對環境或對一般生活過程的何協觀念—以及仁愛和友情衝動,族以普遍形成人們在經濟目的上的思想習慣。這些動機都和有閒階級制度的基本原則不相容。有閒階級制度以及在文化發展中與之交織在一起的神人同型同性教派的基礎是歧視性對比習性,而生活方式的實際準則是在時間上與物質上的明顯浪費和脫離工業操作。(p241)
對於經濟制度的發展作一般討論、對代理有閒和服裝問題作專題討論時,曾經附帶提到,婦女在現代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與同階級的男子所處的地位比較,更加廣泛和更加徹底地和作業本能的刺激不相協調。但同樣明顯的是,在婦女的氣質中,含有愛好和平、反對不求實際這一本能的較大成分。因此,現代工業社會中的婦女,對於公認的生活方式與經濟局勢的要求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具有比較深切的感覺,這並不是一個偶然情況。(p254)
由掠奪文化和準和平文化而來的習性,是民族中某些基本素性與精神特徵比較短暫的變型,這些素性和特徵是在早期、原始類人猿文化階段的長期鍛鍊中構成的,那個時候過的是和平的、比較未分化的經濟生活,生活的鍛鍊是在比較簡單、較少變化得物質環境中進行的。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新婦女運動所標制的是,向比較廣泛類型的人類性格復歸的一種傾向,或者可以說是人類性格在較少分化的型態上的表現。(p259)有閒階級在這種原始類人類的人類性格的再現中所起的作用,並非一貫支持,也不是一貫阻礙。(p260)明顯浪費準則和禮儀生活準則吸收了歧視性競爭中人們的剩餘精力,所以在沒有能力在非歧視性生活方面有所表現。(p260)
高級學識是金錢文化的一種表現
旨在使屬於某些範疇的洽當思想習慣得以在後代保存的學校教育獲得社會常識的認可,並且與公認的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這裡的研究目的是說明有閒階級觀念影響教育的方式和趨向。(p261)學識在開頭時可以說是教是代理有閒階級的副產品。(p263)這說明了為什麼在一切原始社會中,知識階級在形式、成規、品味等級以及儀式、禮服與一般學術用具等等方面,是非常認真、非常拘泥的。(P264)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傾向,足以進一步證明教育制度與社會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那就是工業巨頭漸漸代替教士,成為研究高級學識的學校領導人。(P268)從學校和知識階級對代女子教育問題的態度可以看出,學識是在什麼程度上脫離教士的古老身分和有閒階級的特性。之前說過,女子是原始奴隸階級,因此女子是不容許參加高級學識的,直到最近,在現代工業最發達的社會,高等學校才向女子自由開放。(P269)在今天的一些富有盛名的高等學校中,體育運動極為風行,這是與上述情況朝向同一方向的。(P271)在進一步談有閒階級成員直接參加的知識的推進,由於榮譽生活準則的驅使,它們在智力方面尋求表現時,偏重的是古典的或徒務外觀而不講究實際的學識,不是與社會工業社會有關的一類科學。(P270)有些學識是以智力和認識力方面為主,也就是所謂真正的科學,然而,作為有閒階級生活所特有的一些思想習慣,所著重的是個人統治關係,在從這一點出發,所注意的是關於榮譽、功績、聲望、地位等等的歧視性概念,構成科學主題的事物因果關係,在這樣的觀點下是看不到的。因此,看來極有可能足以引起有閒階級注意的,應當是有關金錢或其它榮譽價值的歧視性對比方面,而不是認識力方面。(P275)
近來在大專學校的教學範圍內發生了某些具體變化,那些比較著重實際而有助於提高公民智能與工業效率的學科,部分地代替了人文學—人們足以促進傳統的”文化”、特性、愛好和觀念的那些學科。(P278)這裡問題是,這類比較新的學識對於現代工業環境下的有效集體生活,能夠促進或妨礙到什麼程度,對於現代經濟局勢的進一步順利適應能夠發生多大的推進作用。(P281)以一定程度的明顯浪費作為一切榮譽學識的一個附隨事物的傳統要求,使我們對學識方面的愛好準則和適用性準則受到了影響,就同我們對鑑別製造品的適用性受到同一原則影響的情形一樣。(P283)作為一個獵取榮譽的手段,明顯消費所受到的重視已經越來越超過明顯有閒了,因此取得古代語言知識這一要求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迫切,然而,古典學並沒有喪失其作為學者聲望絕對價值的證明,(P283)因為古語的優點是在於它具有榮譽性,由於他是繁重的、艱難的、過了時的,由於它具有浪費時間和避免使用並且不需要使用直接了當的現代語言的證明作用,因此是具有榮譽性的。(P286)
8
使用"歧視性"這個字眼時,對於用這個字眼來形容的任何現象並沒有褒貶的意思,這個字眼在這裡以學術意義來使用,是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對比,這種對比的目的是在於按照人們在審美觀念上或道德觀念上的相對價值來分等級,從而確定在心理上他們自己所設想的或別人所設想的相對自得程度。,歧視性對比是對人們價值的一種評價方式。(P28-29)
11
時限調整的迅速與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任何一個時期的形勢對社會中各個成員發生影響的直率程度,所謂直率程度指的就是各個成員在環境的拘束力之前的暴露程度。如果處於有所庇蔭的地位則反應較遲緩,對於社會轉變有阻滯作用。(P1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