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會後心得:有閒階級論

4.29workshop討論心得

針對"制度"概念對我們的啟發:
從制度背後的社會習慣著手,思考背後的社會條件預設,例如教改制度,教改制度的產生可能是源於一群特定階層的人所推動,但推展成普遍性的制度時,就會造成某些人的不適應,因此引來批評,另一方面,這個制度可能也會對原來的推動者造成不適應,換言之,凡伯倫提醒我們要注意每個社會歷史階段中特定制度形成的精神基礎以及物質條件,由此來檢是現代的制度是否還適用,又或者適用於誰。

凡伯倫最核心的關懷是問構成社會結構的主要制度是什麼?這個制度形成的基礎和內容為何?對於社會產生的影響和後果是什麼?

所以我想問,凡伯倫是如何發現主導這個社會的主要制度是有閒階級制度,從何證明他們是最具有優越性的階級,還是憑直覺的洞見?

台灣社會的優勢階級是誰?有錢企業家?政商名流?知識分子呢?竹科新貴?誰的價值觀是普遍追求的?時尚是目的還是手段?Bourdieu說現代的鬥爭是象徵鬥爭,也就是爭奪對於文化的詮釋權,那還有什麼鬥爭呢?哪一股力量是社會主流?似乎還看不太清楚。

中國在過去是政治要員,現在則有海歸的菁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