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前言

從書名可以看到什麼?
基督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精神?
兩個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然後在莫名其妙的放在一起

韋伯看到一個普遍化的文化現象--其中最特殊的是"資本主義"

什麼是資本主義?
追求利益、利潤最大化

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
理性簿記
家計與經營分離
自由勞動的理性組織

除了這些物質技術條件之外,還有什麼?
經濟倫理

這與理性的生活方式有關,而西方形塑生活方式的源頭是巫術和宗教
所以韋伯假設經濟倫理與宗教倫理有親和性關連

接下來的研究論題是什麼是理性化?
理性化的發展趨向?

不知不覺也走到了可以帶別人讀書的階段,雖然自己準備的不足,但是短短20頁的前言也還算可以應付,然而,看到小大一,竟然不覺得自己和他們有差距,還覺得他們怎麼會這麼有sense,搞不懂自己是拿什麼標準再看待他們,是用我當年的幼稚還是我現在的程度,總之,今天總算完成一件事。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食物知識

因為田野點已經決定是北埔,所以從北埔找我有興趣的題材來做。

平時會到北埔玩的遊客大部分反而以上餐館為主,大家是為了客家菜而來,然而,對當地人而言,他們也會上餐館嗎?

外國人來台灣都會說,台灣的家庭是不是都不太煮飯?
我回答,我媽天天都煮飯,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們大部分應該還是都自己開火,不過事實上,這可能已經是我的誤解了,所以我也很想知道到底台灣有多少家庭是在家自己煮飯?

如果以北埔為範圍,老街上幾乎以食物為主,從點心到客家菜到小吃類,這些食物在家應該都吃的到,除了糕餅比較特殊以外,但是有些比較"專業"的媽媽,也有自己的秘方,也是做得比外面賣得好吃,我覺得這其中有很濃厚的文化傳承意涵,外面的百年老店是一種"文化傳承",家庭中的媽媽手藝也需要一種"文化傳承",過去依賴著婆媳關係和母女關係傳承,但現在強調女性要走出廚房的價值觀,使得女性也不再擔任廚藝傳承的責任,男孩子也還沒有強制性要擔任此責任,除非自己有興趣,但是也不會中規中矩的遵循媽媽的味道,對我而言,這是一種遺憾,也許以後"媽媽的味道"就會從此消失,外面的店也再也找不到"懷念的古早味",這種整體性的"味道傳承"的失落,是整個社會價值觀導致的結果,我覺得選一樣菜研究家常菜到餐館的差別,去看其中的文化傳承方式,理解其中味道傳承的機制,應該可以體現整個社會再製的細緻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