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learning to labor

要回答中產階級小孩從事中產階級工作時,較困難的問題是回答其他人為何會使他們成為那樣,但問題換成,階級工人小孩要成為工人時,要解釋為什麼他們會使自己成為工人(why they let themselves)才是困難所在,而本書就是要研究這個過程。

工人階級小孩對於失敗有不同的文化圖像,屬於心理範疇(mental category),這種階級文化是在學校之外形成,包含這種經驗、關係和系統化型態的關係組合,不只是影響著他們特殊的選擇和決定,也是一種影響他們如何選擇和這些選擇如何被定義的結構。

核心概念是勞動力(labor power),意指人類為了滿足需求和生命延續而面對自然使用工具生產的工作能力,勞動過程有助於建構階級認同和在文化上、經濟上的階級形式。階級認同(class identity)表現在個人和集體的決定上,這是一種自我和自我對真實世界之間的辯證過程。

勞工階級的小孩之間存在著反學校(counter-school)的文化,所以他們可以形成自己的認同與創造性發展、轉化與自身文化的開展,第一部分要談的就是男性白人工人階級反學校文化的民族誌。這種文化的存在是由暴力和在教室中不受規訓的情緒性模式辨識出來, RSLA的興起是1972年在英國成立的組織,是由一群老師組成將"麻煩製造者"從班上排除的制度化安排,超過一半的英國和威爾斯的地方當局都設特別班,即使對這些孩子採相當隔離性的"庇護"(sanctuaries),學校裡的破壞和曠課行為在教育界由Mr. Callaghan引起很大的辯論。(P3)我們或許會說這種文化帶有某種自我毀滅(self-damnation)的元素,但是這種毀滅性是被經驗的,是一種真實的學習過程和作為一種抵抗方式,第二部分就是在論證此觀點。第二部分的最後,我還強調一點就是,自我引導(self-induction)進入勞工的過程組成了勞動階級新生代的文化,而且是可以看出文化如何以複雜的方式與國家制度產生關聯的例子,它們對於社會整體的再生產和生產的社會條件再生產有很大的重要性。

這本書的目標是希望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貢獻。首先是探索在學校中教學關係的教育典範,這創造了一套職業導引標準和提供一套對於國家教育無法改善勞動階級小孩生存機會的解釋,第二部分也討論到在父權體制和資本主義中的性別刻版印象,以及在理論上討論有關文化與意識型態之間的關係和地位的問題。

研究方法採用質化方法、餐與觀察漢民族誌,這是根據我對於"the cultural"的興趣。文化化不只是一套內在結構的轉變(社會化)或是支配意識型態行動的被動結果(馬克思主義),還是一種集體人類習慣的產物。

The Hammertown case study

在這本書中研究一個主要案例和五個比較按例,主要案例是12個來自Hammertown無學歷工人階級並有上過一個學校我們稱作Hammertown Boys。研究期間這間學校只有男孩,並沒有相對稱的女子學校可供選擇。在此研究完成之後,開始有高中單一性別學校進行再組織,這一年稱做RSLA year。比較案例也是在同一時期進行,這些案例是為了提供比較面向,包括班級、能力、學校體制和學校定位的參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