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研究關懷

從關心生存空間的問題到關心階層流動機會的問題。我們常會聽到許多名人成功奮鬥的故事,但通常都將成功因素歸因於個人努力,而不談個人與社會條件之間的關係,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勵志書籍特別多,最近讀了<莫札特>和<黃南球>讓我覺得如果由社會學家來重新詮釋一些名人的故事一定會有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希望能解開階層流動的秘密,可能從特定人物著手,或是特定產業著手來處理這個問題。

另外,我們知道許多成功的產業都不是由一己之力造成的,許多開創性的產業更是如此,因此,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人說,台灣總是不團結,而且經常是自己背叛自己人或是互相鬥爭,這個問題是台灣人特有的問題嗎?如果是,這是台灣人的天性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結果,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將台灣放到一個整體性的歷史脈絡下考察,研究問題就是,為什麼台灣人總是說台灣人很自私?

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層次,第一,誰是台灣人?第二,台灣人真的是自私的嗎?第三,為什麼台灣人對自己會有這樣的評價?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問,台灣人是在什麼樣的生存條件下造成這樣的台灣文化。

在研究的操作化上,我將選擇特定產業的發展過程來說明台灣產業經濟發展的環境與台灣文化形成的過程,從特定產業身上可以看到切格成三種時間,地理時間、社會時間和個體時間,從這裡去回答台灣人自私的根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