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在於在社會理論與社會實踐之間創造一個新概念"社會想像",首先要區別社會理論與社會想像的差異,接著論證理論、想像與實踐的關係。
社會理論=觀念,形塑社會想像(默會理解)--人類實踐(觀念包覆在人類實踐之中、社會想像使實踐有意義、實踐連繫著自我概念與理解模式)
社會想像不同於觀念,有其制度性基礎,支撐現代性社會想像的制度基礎就是"經濟"、"公共領域"、"人民自治",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設計,那麼新的社會想像就無法順利成功取代舊社會想像,而會有不同的發展模式。
社會想像推動了社會實踐,但是社會實踐發生之後卻可以用不同的理論觀點詮釋,而得到一個新的社會想像,於是新的道德秩序有可能取代原先舊道德秩序的地位,現代性出現了。
不過不同國家文化有不同的歷史進程,書中說明的例子是英美模式與法國大革命的差異,而我延伸思考的是中國與台灣的狀況,提出以下這個問題。
問題:
中國革命與中國現代性之間的關係?
辛亥革命、1949國民政府遷台
什麼樣的現代性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性,台灣繼承了部分中國傳統,特別是在地方自治或溝口認為的「鄉治」中繼承了中國傳統仕紳的思想實踐,但是台灣又融入了西方與日本的思想傳統,特別是1980年代從是社會運動的知識分子,所承繼的傳統多為歐美派,要如何理解台灣社會想像與社會實踐之間的關聯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