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摘要)

此為大四的作業
-----------------------------------------------------
《串概念》
韋伯的問題意識來自一種文化現象,也就是資本主義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書主旨在於探討資本主義的起源。韋伯首先觀察到這個現象:不管是位於何種階層的基督新教徒,都展現出經濟理性主義的特殊傾向,在天主教徒身上卻看不到同樣的傾向。因此,資本主義精神與社會階層並無直接關聯,而必須從宗教信仰的特性裡尋找資本主義精神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精神”這個概念只能從實例中了解,在富蘭克林的文章中展現的職業義務的思想正是資本主義文化的”社會倫理”獨樹一格的特徵。天職思想是來自路德教派,其最大貢獻在於賦予世俗職業道德意義,然而,路德的職業觀是聽天由命仍無從擺脫傳統主義的束縛,因此,我們最好從其他教派觀察起,近代的文化內容在其歷史形成過程中,何種程度可歸因於宗教力量。

禁慾的基督新教在歷史上的擔綱者主要有四個:喀爾文派、虔敬派、衛理公會、以及再洗禮派,韋伯以一種”理想型”的方式呈現教派思想。喀爾文教派最具有特徵性的教義,應屬上帝預選說(Gnadenwahl),此一教說,必然有尋找救贖確證的需求,而引發的個人孤獨感成為刺激喀爾文教派發展其倫理態度的心理動力。源自宗教傳統,不斷地職業勞動是有效信仰的手段,基督徒的生活樣式是自身恩寵狀態的證明。喀爾文與路德教派的分離點在於因信稱義的思想,喀爾文因為將自身視為神力的工具,因而傾向禁慾的行為方式。禁慾生活的形式可追溯至中世紀,喀爾文廢除了”福音勸告”,而將天主教修道院內的禁慾生活形式--一套講求方法且能塑造出整體理性人格的生活樣式—引入現世生活,其中,講求方法的特性是與路德派最大的不同。喀爾文與天主教有兩點差異,其一,喀爾文的行為是非關個人的,相較於天主教的個人善功,由於基督教的鄰人愛要求整體聖潔生活的提升,因此在社會組織上喀爾文獲得卓越的成就。其次,他們必須時時刻刻有系統地檢視自身的恩寵狀態,少了天主教的聖禮恩寵,使得世俗生活理性化,此種理性化更加強了喀爾文教特有的禁慾性格,這是基督新教倫理最基本的特徵。喀爾文派世俗的禁慾生活規範來自舊約聖經,特別注意的是,教義的歸結並不等同個人心理的歸結,喀爾文是因為其特有的禁慾性格而篩選出適合自身的教義而同化於自己而已。

其他教派只是喀爾文教派內在一慣性的和緩弱化,但這些基督新教理念的擔綱者的共同特色,是將”恩寵狀態”視為一種身分,教派就是這類型的身分團體。虔敬派與衛理公會,感情上受到喀爾文影響,因此強烈的義證思想使得他們更講求方法來確證自身信仰。除了喀爾文派,基督新教的禁慾還有一個獨立的擔綱者,那就是再洗禮派,再洗禮派運動的所有宗派創立的是”教派”,而不是教會,這有利於其禁慾的強化,只是程度有異,同樣著眼於彼世而在現世內進行生活樣式的理性化,這是禁慾的基督新教的職業觀所造就的結果。

最後要討論新教的職業觀。清教是基督新教倫理的最首尾一貫的擔綱者而完成”除魅”,清教徒更加講求方法地審視其恩寵狀態,他們不只審視自身的行為也審視神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清教徒的職業倫理有助於資本主義形成。首先,他們的規範源自舊約聖經,聖經解除了營利枷鎖且讚揚形式的合法性,然而,教義對經濟生活的滲透並不一致,清教與猶太教有相反的性格,猶太教是投機取向的”冒險家”資本主義,而清教才是具有理性的市民經營與理性的組織勞動的風格(Ethos)的擔綱者。其次,清教亦努力抑制財貨欲,此外,他們將持之有恆且系統性的世俗職業勞動評價為最高的禁慾手段及其信仰純最顯著的証明。綜而觀之,必然使稱之為資本主義”精神”的人生觀得以擴展,且透過禁慾的強制節約便導致資本形成。美國社交生活仍重視教派信仰,原因在於成為教派的人員意味著人格的一只倫理資格證明書,特別是商業倫理上的資格證明。近代的資本主義精神,不止如此,還有近代的文化,本質上的一個構成要素—立基於職業理念上的理性的生活樣式,乃是由基督教的禁慾精神所孕生出來的,而這就是本文所要加以證明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