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Week3世界體系:年鑑學派的歷史時間

"每個人會說這不是故事的真相,也是在說這不是故事的全部"

摘錄上周課堂的幾個重點:
1.年鑑學派主張的是總體歷史,而世界體系與年鑑同樣談總體和時段,但最大差異在於世界體系裡論採取馬克思主義觀點。

2.第一週閱讀年鑑的原因在於,二次戰後,年鑑學派和世界體系理論有互相援引的情況,目前則有Braudel Center

3.就知識運動上,Braudel嘗試將歷史學往前推進,反對以藍克為代表的傳統史學只談短時段的政治史、敘述史,提出長時段的歷史觀,目的是要拉近結構,但反對像Levi-Strauss那種無時間感的結構。

4.社會學和歷史學的差異: Parsons強調法則性,科學規律性。Braudel強調對歷史的理解,要結合結構和時間。

5.年鑑學派被批評的原因為"彷彿沒有行動者"。Peter Bruke的批評是,Braude就像是從天界往下看,l將人看作地面上的螻蟻,人的行動都只是在結構種做小範圍的移動。

6.1993年陳瑞樺老師在上社會科學方法論時,第一週就是看年鑑學派,老師是張維安和李丁讚,當時李老師對Braudel觀點的比喻是,年鑑學派的論點就是,過去人們都只看到冰山的尖端,但年鑑就是要把冰山倒過來看。

7.學習思想史的目的是要學習當時的人在面對當時的歷史處境時是如何想問題,而我們面對自身的處境時又能提出什麼樣知識上的貢獻。Braudel受惠於殖民主義國家提供的條件,讓她有機會在埃爾及利亞觀看法國、地中海,當然我們不是要遺憾自己不是殖民母國,真正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在台灣這個時空條件下提供自己的知識貢獻。

8.最後老師提出自身對這個時代的 觀察,不過我沒有聽得很懂,只能盡量摘到關鍵字。
-光陰是時間和空間的複合體,現代人經常是處在辦公大樓、公寓中,似乎已經和自然地理脫離,因此是否還能用Braudel那種人們深受地理時間影響的觀點來看待社會應該抱持懷疑,現代人面對的是種均質化的時間,人似乎可以忘記自然。
- 另一方面,我們不是為了八八風災而要說些應景的話...現代的自然環境也有變化,當人們面對災難的理解已經不是說,這次只是100年來最大的一次,而是理解為以後可能會經常性的發生,那麼面對這種自然環境的變遷時,由於人們有不同的理解,這對人類產生怎樣的改變與制約?
- 我們所處的是環境劇烈變動的時代,不是像15-18世紀那種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有一種不變的、恆常的、如深層水流般影響的,現代人要如何面對和理解現代人的處境?

1 則留言:

Joelle 提到...

如果把Braudel的深層海流想成洋流,那麼聖嬰現象就是因為洋流變化造成,現代的災變常態化則與此有關,所以問題似乎還是跟結構有關,則要問現代社會的結構與過去有何不同,人們是否亦是到這種不同,又有什麼新的理解與行動。